与所有的新法规一样,“REACH”从提出到最终实施需要经过漫长的阶段,它将是一个冗长的讨价还价过程,和各个利益集团间的拉锯战,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寻找到一个被各方所接受的利益均衡点
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又一条新的法律草案,即《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和许可办法》,简称“REACH”法规,这是一套新的化学品管理体系,欧委会希望藉此求得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一个平衡点,以与欧盟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保持一致。它将取代现有的超过40条相关法律和法规,整一套办法被分为注册、评估和许可三个部分。
争论不休
与现有的法律体系相比,欧盟委员会宣称“REACH”首先将增强化工企业的创新力,比如现在由于以1981年为界将化学品分为“现有化学品”和“新化学品”两大类,对于1981年后出现的新产品只要年产量达到了10公斤,就要求申报并接受测试,这严重制约了新产品的开发,从1981至今,在市面上出现的新化学品只有约3000种。其次通过转移评估工作的负担,可加快信息的收集,更好地加强下游厂商和民众的知情权。这两项改革可以提升欧盟内部化工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最后在总的支出与收益比较上来看,厂商所承受的额外成本将被职业卫生领域的可能受益所覆盖。
然而,现行的这一套区分原则依然是国际通行的标准,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大部分化学工业的产品都被排除在现有的“有毒物质控制法案”以外,分界的标准恰好也是相似的1980年,只有在1980年以后所生产的新物质才被要求接受测试。布什政府在最近表示不仅不会跟随欧盟的步伐加强化学品的控制,而且还代表美国公司联同他们在欧洲的分部向欧盟施压。
而在欧盟内部,这一严格的评估体系自它的雏形诞生开始就广受非议。化工产业在欧盟现有的15个成员国的11个中是排名前三的支柱工业,提供了超过170万的就业机会和600亿欧元的贸易顺差。在各国政府看来,与可能获得的所谓国际竞争力相比,“REACH”在短期里带来的伤害要显得切实得多,这显然是处于经济复苏期的欧盟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于是上个月,欧盟三巨头———英国、法国、德国的领导人史无前例地向欧盟总部提交联名信,要求暂缓这一法规的讨论。
同时,欧洲的化工公司更是立场鲜明地反对新法规,8月份德国工业联盟发表的一项调查显示新法规将给德国一国造成170万的失业。尽管绿色和平组织和其他拥护者称这一调查言过其实,欧盟委员会还是同意将所有的塑料制品和年产量低于10吨的化工原料的监控程度放低。
事实上,在历经8个星期并于7月底结束的网上咨询活动以后,新出台的法律草案已作出了相当多的让步,最明显的例子是新的成本与受益的评估数字。欧盟企业部门执行委员利坎南(ErkkiLiikanen)就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与最初的《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白皮书》中的数字相比,工业界承受的成本压缩了80%多,欧洲的化工工业包括生产和使用化学原料的公司将在未来十年里承受最多52亿欧元的费用,这与5280亿欧元的年产出相比是九牛一毛的,而与此同时欧盟可在未来30年里节省健康方面的支出共500亿欧元。
然而,如果说成本是实实在在可以估算的话,那么对于收益的预测要不确定得多。一方面,只有在全世界其他国家都跟着欧盟实行严格的监测程序的前提下,欧洲的公司才可能领先其他竞争对手,而将额外的费用转化成竞争优势。可现在以美国为例,现实的情况显然并不是这样。另一方面,化学产品的使用对于人的生命的影响也是两方面的,比如说,防火漆的使用可能给人的健康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但也无可争议地减少了因火灾而造成的伤亡。因此,对于一种特定化学品的评估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就在工业界依然牢骚满腹的时候,环境保护主义者已经开始指责新法规力度太软,并表示将在下一阶段游说欧盟国会和各国代表,力求强化监控程度。与所有的新法规一样,“REACH”从提出到最终实施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阶段,现在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随后将是一个冗长的讨价还价的过程,和各个利益集团间的拉锯战,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寻找到一个被各方所接受的利益均衡点。
但是无论这个均衡点最后将呈现怎样的一种状态,至少它将进一步整合欧盟的内部市场,而形成一种变相的化学品贸易壁垒。
影响远播
世界劳工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20年来化工业的就业人口在远东地区翻了一番,而在全世界其他地区都呈下降趋势,其中中国的化工工人的数量从1980年的180万增加到了1999年的540万。那么,“REACH”法规到底会对中国化工业产生什么影响呢?
首先是730多种出口欧盟的化学品面临考验。据海关统计资料显示,去年中国化工产品出口欧盟总值为44.19亿美元,出口产品大多数为塑料、橡胶、有机或无机化学原材料、各种各样的化学中间体等。出口超过1000吨的化学品有230多种,超过100吨的有500多种。欧盟新化学品政策一旦实施,中国至少将会有730多种出口欧盟的化学品面临注册、评估、许可等考验。这将大大削弱中国化工企业在欧盟的竞争力,减少中国生产企业的利润。
其次是出口欧盟的产品成本和中国化工企业的进口成本都将增加。“REACH”新规则的实施将使中国出口成本增加5%;另一方面,中国化工企业的进口成本将增加4%。从与欧盟的化学品贸易结构分析,中国从欧盟进口的主要是精细、深加工的化学物质如染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而中国出口的主要是低劳动附加值的化学品原材料和中间体。这样的国际分工必然会使得欧盟的加工企业随着欧盟东扩,将采购的中心放在同属欧盟的东欧国家,因为后者将共享一体化的中央数据库的信息,从而具备价格优势。
最后将是对于使用大量化学物质的衍生品的影响。其中包括了中国的传统出口优势产品,如纺织品和玩具。一经欧盟正式立法的“REACH”必然也会构成此类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因此,不管“REACH”法规最终是否可以实现它所倡导的经济,社会与环境三者的可持续发展。在可预见的共同利益下,它还是可以在欧盟内部找到一个适合的平衡点,而同时在国际间造成一种新的不平衡状态,其中发展中国家所受的影响可能是最大的。
【返回】
上一条新闻: 全球化工遭遇《未来化学品政策白皮书》壁垒
下一条新闻:中国与欧盟化工产品贸易状况分析 |